黃瓜是北方的主要蔬菜產(chǎn)品之一。黃瓜生產(chǎn)主要利用黃瓜與南瓜的嫁接苗,以增強抗病性、提高產(chǎn)量和土地利用率等。嫁接是一項高產(chǎn)、高效、切實可行的生產(chǎn)技術,但同時又是一項時間緊迫、作業(yè)量大的工作。人工嫁接操作復雜、耗費工時,而且每個人嫁接水平不一,很難保證較高的成活率。因此,設計了蔬菜嫁接機,以滿足生產(chǎn)的需要。
夾苗機械手是嫁接機的重要部件,直接影響嫁接機的工作速率和嫁接的成功率。筆者通過機構設計和計算機分析,設計了夾苗機械手。
1 機械手動作分析
設計的蔬菜嫁接機,要求砧木和穗木夾苗機械手在喂苗位置張開,分別喂入苗后,機械手閉合;之后機械手在動盤帶動下轉動90°,到切削位置停止,由切削裝置分別切削砧木和穗木;之后在動盤帶動下再次轉動90°,到嫁接位置,砧木苗和穗木苗貼合,由送夾機構送來的秧夾夾住貼合后的秧苗,然后機械手張開,使完成嫁接的秧苗下落。
因此,對嫁接機械手的工藝要求是在喂苗位置,機械手張開,保證輕松喂苗,并且要保證苗的定位方向符合貼接法對秧苗切削的要求;在落苗位置,要保證秧苗的落苗空間,避免秧苗卡在機械手上。
2 機械手設計
2.1機構設計
根據(jù)嫁接工藝對機械手動作的要求,通過對多種機構的對比,決定采用圖1所示的機構。工作時,在喂苗和落苗位置,由氣缸推動推桿AE,帶動外指AC向外運動,內(nèi)指BD在連桿AB的帶動下繞回轉點E轉動,使內(nèi)、外指夾苗點C和D張開;內(nèi)、外指的閉合由拉伸螺旋彈簧拉力的作用來實現(xiàn)。
2.2機構尺寸確定
由貼接法嫁接工藝可知,貼接后保證順利落苗是確定機構尺寸的主要依據(jù)。黃瓜苗的最大葉片跨度為73.0 mm,平均65.1 mm,平均寬度23.5 mm,南瓜苗的最大葉片跨度為107. 0mm,平均87.4 mm,平均寬度37.3 mm。由于該機構機械手張開時內(nèi)指是轉動的,并且葉片具有較大的柔性和彈性,加上重力的作用,貼合后的秧苗較易于下落。因此,初步確定連桿AB長24 mm,外指AC長25 mm,內(nèi)指BD長45 mm,推桿AE長75 mm。
3機械手建模與動態(tài)仿真分析
3.1機械手建模
將初步確定尺寸的機構各件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,然后將其裝配。并對部分尺寸進行修正,得機械手三維圖,如圖2所示。
機械手夾持孔依據(jù)測得的秧苗莖桿平均尺寸確定。據(jù)測定,黃瓜苗橫向1. 72 mm,縱向1.76 mm,南瓜苗橫向2.73 mm,縱向3.79 mm,因而確定穗木夾持孔為半徑1.7 mm圓孔,砧木夾持孔為長3.8mm、寬2.7mm的矩形孔。另外,在夾持爪內(nèi)側與苗接觸部分加裝彈性好、表面粗糙的橡膠材料,以夾緊秧苗,這樣并不影響嫁接秧苗的成活率。這是因為有研究表明,壓縮變形小于20%時,對秧苗的成活率影響非常小。
3.2機械手動態(tài)仿直與分析
為了檢驗機械手的動作和運動情況,用SolidWorks軟件的COSMOSMotion插件對其進行動態(tài)分析,仿真時不考慮銷軸的影響,銷軸聯(lián)接的兩個部件間直接定義為旋轉副。
3.2.1定義約束和載荷。彈簧座板和掌板固定于地,連桿和內(nèi)指、連桿和推桿、內(nèi)指和掌板定義旋轉副,推桿和掌板定義平移副。彈簧座板和推桿之間定義線性彈簧,彈簧剛度6.629 N·mm,長度20 mm,直徑4 mm,絲徑1 mm。在推桿上施加一個30 N的力,力的方向沿推桿。
3.2.2進行干涉檢查和仿真。單擊菜單"運動"~"干涉檢查"選擇機械手整個模型進行干涉檢查,經(jīng)檢查機械手各件間不存在干涉。然后,單擊菜單"運動"~"智能構建器"~"仿真",設置仿真"持續(xù)時間"為0.1 s,"幀的數(shù)目"為500,進行仿真,并將其運動過程制成AVI格式的動畫演示結果表明,各機構部件的動作符合設計要求。
3.2.3仿真與結果的輸出。為了確定秧苗夾持點的運動和落苗空間,跟蹤內(nèi)外指夾苗點軌跡并將其"輸出CSV",用Excel將數(shù)據(jù)文件打開,并將數(shù)據(jù)傳人Matlab,繪制出軌跡曲線如圖3,4。
從內(nèi)外指夾苗點軌跡可見,外指最大位移9 mm,內(nèi)指塌大位移7 mm,喂入苗的空間是它們的和16 mm,不僅可以保證苗的喂入,同時也應滿足苗嫁接完成后下落的需要。
4結論
根據(jù)嫁接機的總體工藝要求和嫁接用黃瓜苗、南瓜苗跳物理機械性質(zhì),設計了嫁接機械手的結構,并用SolidWorks軟件建模,用COSMOSMotion插件進行了動態(tài)仿真分析,證明該機構及動作可滿足設計要求。
|